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关注之一:PM2.5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昭示着什么?
备受社会关注的“PM
这篇文章说,清华大学
同一天的华西都市报采访了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
基本的环境质量、不损害群众健康的环境质量是一种公共产品,是一条底线,是政府应当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许多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认为,政府对PM2.5的重视正是为百姓提供不损害健康环境质量这一基本公共服务的具体落实。钟南山接受新闻晨报(微博)采访时表示,以往和不少医生在谈论健康时,只谈及个人卫生、生活方式、对疾病的处理态度等几大方面,但他近年来感到除了个人因素,要保持健康还需要“绿色环境”这一要素,其中空气质量尤为关键。当天的北京青年报也刊登了人大代表们的看法。钟南山表示,自2003年“非典”以来,国家就开始注重大气污染防治和空气健康,如今大气污染防治被提到政府议事日程令人鼓舞。全国人大代表、山东日照市委书记杨军表示,“PM2.5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说明政府高度重视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
关注之二:节能减排面临哪些压力和挑战?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然而今年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节能减排、物价调控目标没有完成,这一话题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本周各媒体集中分析了未完成节能减排目标的原因。
新华网题为“节能减排目标缘何成为老大难?”的文章指出,一些代表和委员认为,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艰巨。从数字上看,需节能6.7亿吨标准煤。在污染物减排方面,新增了氨氮和氮氧化物两项指标,且涉及农业、交通等基础比较薄弱的领域,节能减排形势很严峻。
目标没有完成其实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文章指出,节能难,还是难在六大耗能行业,因为我们的阶段性特征,工业化、城镇化在加速推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副主任刘树成说,“在这个阶段,只要经济增速稍微起来一点,对高耗能行业提出需求,钢铁、水泥生产就上来了,城镇化需要用这些高耗能的东西,应当适当控制经济增速。”
中国经济时报刊登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的话,他表示,没完成节能减排目标,最根本的还是没有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当然,这有我们工作上的原因,有些政策措施虽然提出来了,但落实不够得力。”
虽然面对压力和挑战,但是人们对于节能减排还是给予了期望。
关注之三: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否将成经济转型突破口?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将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建立促进新能源利用的机制,加强统筹规划、项目配套、政策引导,扩大国内需求,制止太阳能、风电等产业盲目扩张。媒体敏感到其中具有的深意,并对此进行了多方位解读。
对于“制止太阳能、风电等产业盲目扩张”这一重要信息,
同一天的人民日报援引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的观点指出,“制止太阳能、风电等产业盲目扩张”这些政策传递出政府有扶有控的信号,将对产业升级起到推动作用。王一鸣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建成一批龙头企业和关联的配套体系。
另外,战略性新兴产业被重点提及也将其与经济转型的关系加以明确。上海证券报指出,多位专家认为,这一举动说明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经济转型的重要突破口,而资本市场的投资机会也将因此展开。文章指出,在谈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时首先提到“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如此排序说明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地位。全国人大代表、中星微集团董事局主席邓中翰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是当前中国经济转型的突破口,也是未来发展赖以寄托的一个重要的方向。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教授剧锦文指出,根据政府工作报告来看,对已经出现临时性过剩的太阳能、风能等产业,有关部门将出台一些限制性措施。
为此,一些媒体也对新能源进行了预期。中国证券报指出,预计2012年国内风电行业的市场需求增速将进一步放缓,出口和海上风电市场发展仍难以取得突破,风电设备行业竞争仍将十分激烈。同时,随着行业竞争加剧,风电设备龙头企业在生产规模、研发技术以及产业链一体化程度等方面的优势将进一步显现。在未来的行业整合中,龙头企业将占据主导优势,市场份额将进一步向龙头企业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