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与碳中和企业该如何应对

“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目标看似离我们的生活生产有些远,但无论是从能源结构调整,还是资源再生循环等领域,这些目标将推动技术革新最终改变人类的生产消费活动。在技术变革初期很容易受成本太高有所限制,但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技术能迅速成熟,成本从而也能降低,各行各业的高碳技术和产品都可能会逐渐被市场淘汰。随着“双碳”减排政策的进一步落实,越来越多的企业将面临产业链供需失衡的风险,尤其是越往上游走越接近能源与资源型碳排高地,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将展开绿色低碳供应链管理,因此“碳达峰”与“碳中和”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都将成为潜在的风险与挑战。如何在此大背景下以积极的姿态面对这一进程,并系统化地挖掘企业转型潜在的风险管理及碳资产配置等机遇,将成为企业是否能抵抗住被淘汰的风险并勇立时代潮头的关键。

碳中和全景图

永安碳中和课题组在《一本书读懂碳中和》中从能源供需侧角度出发,提出了各行业具体的脱碳全景导图,并指出在各行业节能减排并实现碳中和的过程中,离不开碳的“负排放”技术的发展、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建设以及绿色金融体系的保障。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负排放技术以外,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如林业碳汇与海洋碳汇,也逐渐成为碳清除和储存的优选途径。目前,电力行业已先行实施具体的减排政策,另外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造纸、航空等也即将被列入重点控排行业。而非控排企业也可以通过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项目(CCER)切实参与到碳减排与碳资产管理的行动中,新修订的CCER管理办法有望于今年正式颁布并重启。

企业应对“双碳”总路径

企业补贴政策

面对“双碳”政策,大多数企业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盲点与欠缺,如对自身的碳排放情况不了解,同时缺乏监测自身碳排放的必要技术以及支持系统,从而减排的方向也不明确等。那企业具体该如何准备及应对“双碳”挑战与机遇呢?

01

企业碳战略框架与管理体系

首先在战略层面,企业应将“碳管理”融入到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之中,充分分析双碳政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与前景,并将低碳战略层层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各业务环节、各产品线,从而建立起全方位的碳管理体系。

02

企业与产品的碳排放

规范标准核算

在建立企业碳战略和管理体系的同时,按照碳排放规范标准核算企业和产品的碳足迹将成为所有碳管理工作的基础。所有碳排放核算及相关工作,都必须满足MRV(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的基本原则。目前针对企业和产品碳足迹有以下国际标准可作为依据:

针对企业的碳足迹核算:ISO14064-1(企业温室气体核查与报告指南)以及欧盟OEF(组织环境足迹)

针对产品碳足迹核算:ISO14067(产品碳足迹核查指南)以及欧盟PEF(产品环境足迹)

针对减排项目:ISO14064-2以及CDM(清洁生产机制)、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减排方法学

此外,国家发改委还颁布了中国24个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国家生态环境部也颁布了《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发电设备)》。

目前企业的温室气体核查,只核查范围一(Scope1)和范围二(Scope2)。范围一讲的是直接排放,范围二和范围三都是间接排放,能源生产造成的间接排放叫做范围二,原料生产造成的间接排放叫做范围三。如果把范围一二三全部都算的话,就是生命周期全过程,基本所有产品包括服务都涉及全生命周期。在BSR的研究中指出最大的减排潜力在于范围三,因为范围三的平均碳排量为范围一与范围二总和的5.5倍。因此从生命周期评价(LCA)对企业和产品进行碳足迹核算变得尤为重要。

03

系统性规划企业碳减排与管理的目标、路径和实施方案

在进行了具体的碳排放核算之后,就可以展开系统性规划企业自身碳减排与管理的目标、路径和实施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将碳排放看作有效资产而不是负担,从成本视角做好减排管理,从投资视角做远期收益规划。企业在减排措施的选择与规划上应考虑以循环经济为核心采用多管齐下全过程协同减排的系统性布局。同时,供应链管理上存在着极大的潜在合规风险与减碳空间,打造和管理绿色供应链将成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当务之急。具体的可选措施与技术更新包括直接减排、节能、节材、能源替代、原料替代等,在此不详细展开讨论。除此以外通过碳汇,利用生态系统实现“负排放”也是实现碳中和与碳资产配置的有效路径。

企业在制定碳减排目标时,应充分考虑打造绿色品牌形象,并尽量与国际接轨,这样有利于提高国内国际竞争力以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在推动全球各个行业的品牌企业制定碳排放的进程中,全球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制定碳减排目标的依托。我们安博集团自身也于2024年10月正式设定SBTi减碳目标,运营中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范围一与范围二,至2030年实现46.2%的碳减排)与实现全球变暖控制在1.5℃所需排放量一致。同时也设立了范围三的减排目标,到2030年减少27.5%由于员工差旅造成的碳排放,以及要求至2025年我们80%的供应商设立SBTi碳排放目标。企业该如何有效设立SBTi碳减排目标,我们将在另外一篇文中做详细分享。

04

碳核算、碳减排、碳交易

数字化管理

企业在实施碳战略与管理的全过程中,离不开可靠、真实、持续性的碳数据支持,从而确保有效的监管,也才能及时发现、控制和解决问题。全流程数字化管理,不断迭代,修正流程和政策管理边界是企业实现碳战略目标的基石。目前,通过几年的地方碳排放交易市场的试点发展阶段后,中国已于2024年7月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截止2024年底,国内全部碳配额成交2.45亿吨,成交额达98.45亿元。未来中国碳市场的发展空间非常大,企业运用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将助力碳资产的配置和交易,稳步融入碳经济时代,从而真正实现碳资产远期收益。

05

持续的碳信息披露与报告

实现企业碳减排与碳管理战略目标需要逐步推进全过程协同减排,而这个过程中也需要持续的信息披露,以获得相关部门、社会及消费者等各个利益相关方的信任,从而才能打造绿色品牌形象和维护工作。

在线咨询

客服电话

服务热线:15281067168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微信咨询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