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冲刺世界领先科技园区

本报记者 陈雪波 党鹏 成都报道

“到2025年,培育引进若干具有颠覆性创新能力的全球顶尖人才,聚集领军人才500人、高层次‘四派人才’3500人以上……”近日,成都高新区正式发布《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关于加快创建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领先政策》)。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领先政策》共8章27项条款,针对园区的原始创新能力不强、策源转化渠道不畅、顶尖人才和创新资本吸引力不足的短板,布局六个环节,重点围绕八个核心维度,开展政策创新,旨在整合全球科技创新资源,营造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优渥创新生态。

记者了解到,今年1~8月,成都高新区已有8家企业成功上市,累计培育上市企业达到了59家,世界500强企业132家。2024年成都高新区GDP达到2800.6亿元,其综合实力长期位于全国高新区第一方阵。

企业政策2024

“政策的出台,既是我区加快创建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具体行动,也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的重要举措。”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锚定新蓝图

1991年,国务院正式认定成都高新区为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三十多年后的现在,进入“而立”之年的成都高新区再次明确新的发展目标。

在《领先政策》中,成都高新区明确了下阶段的目标:加快培育城市标签级科技领军企业,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创新人才高地核心区、原创技术策源地、科技成果中试首选地、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成都高新区建成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提供有力支撑。

达成世界级的目标需要更加精准的努力方向。成都高新区提出,将发力点集中在了技术创新、人才吸引、平台打造、知识产权等方面。围绕“创新人才-创新平台-知识创造-双创孵化-企业培育-科技金融”六个环节,成都打造了“PI-IP-IPO”创新链条,并围绕人才、技术、平台、转化、产品、企业、金融、产业八个核心维度,通过集聚高端人才、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资本化,努力为加快创建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提供有力保障。

近年来,成都高新区的建设成果有目共睹。这里已经先后获批“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试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聚集了各类人才超70万人,其中高层次“四派人才”1867人,各类人才创办科技企业超5万家。成都高新区建设“揭榜挂帅”新型研发机构已经有11个,国家级孵化器18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312家、培育境内外上市企业达到59家。

“政策的出台,将成为成都高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勇担历史使命的重大举措。”成都高新区科技创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力争到2025年,将培育引进若干具有颠覆性创新能力的全球顶尖人才,聚集领军人才500人、高层次“四派人才”3500人以上,形成5至10项重大关键技术、产品,“揭榜挂帅”建设新型研发机构50个,R&D经费实现年均15%以上的增幅,建成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50个以上,国家级孵化器达到30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超6000家、“双五”企业60家,培育境内外上市企业达到80家,力争培育城市标签级科技领军企业1家。

技术,还是技术!

“新型显示是技术门槛高、人才密度大、重资产、周期长的行业。我们在经过认真考量后,选定了成都,成都高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整体非常成熟。”成都辰显光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永奇告诉记者,成都的本土人才资源、营商环境为企业的技术研发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记者注意到,在今年8月底,成都高新区上榜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示范园区名单。获得这一“国字号”招牌的背后,是成都高新区对技术研发、知识产权长久以来的重视。

在《领先政策》中,再次提到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科技成果的转化。文件中提出,对企业新获批中国专利奖、版权金奖、中国驰名商标等荣誉可给予最高100万元支持。对能够制定或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的企业,也可给予每个标准最高达100万元支持。

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已经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8755件,高价值发明专利12972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90件;中国专利奖47项,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累计达25家次。

本报记者 陈雪波 党鹏 成都报道

“到2025年,培育引进若干具有颠覆性创新能力的全球顶尖人才,聚集领军人才500人、高层次‘四派人才’3500人以上……”近日,成都高新区正式发布《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关于加快创建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领先政策》)。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领先政策》共8章27项条款,针对园区的原始创新能力不强、策源转化渠道不畅、顶尖人才和创新资本吸引力不足的短板,布局六个环节,重点围绕八个核心维度,开展政策创新,旨在整合全球科技创新资源,营造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优渥创新生态。

记者了解到,今年1~8月,成都高新区已有8家企业成功上市,累计培育上市企业达到了59家,世界500强企业132家。2024年成都高新区GDP达到2800.6亿元,其综合实力长期位于全国高新区第一方阵。

“政策的出台,既是我区加快创建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具体行动,也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的重要举措。”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锚定新蓝图

1991年,国务院正式认定成都高新区为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三十多年后的现在,进入“而立”之年的成都高新区再次明确新的发展目标。

在《领先政策》中,成都高新区明确了下阶段的目标:加快培育城市标签级科技领军企业,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创新人才高地核心区、原创技术策源地、科技成果中试首选地、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成都高新区建成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提供有力支撑。

达成世界级的目标需要更加精准的努力方向。成都高新区提出,将发力点集中在了技术创新、人才吸引、平台打造、知识产权等方面。围绕“创新人才-创新平台-知识创造-双创孵化-企业培育-科技金融”六个环节,成都打造了“PI-IP-IPO”创新链条,并围绕人才、技术、平台、转化、产品、企业、金融、产业八个核心维度,通过集聚高端人才、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资本化,努力为加快创建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提供有力保障。

近年来,成都高新区的建设成果有目共睹。这里已经先后获批“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试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聚集了各类人才超70万人,其中高层次“四派人才”1867人,各类人才创办科技企业超5万家。成都高新区建设“揭榜挂帅”新型研发机构已经有11个,国家级孵化器18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312家、培育境内外上市企业达到59家。

“政策的出台,将成为成都高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勇担历史使命的重大举措。”成都高新区科技创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力争到2025年,将培育引进若干具有颠覆性创新能力的全球顶尖人才,聚集领军人才500人、高层次“四派人才”3500人以上,形成5至10项重大关键技术、产品,“揭榜挂帅”建设新型研发机构50个,R&D经费实现年均15%以上的增幅,建成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50个以上,国家级孵化器达到30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超6000家、“双五”企业60家,培育境内外上市企业达到80家,力争培育城市标签级科技领军企业1家。

技术,还是技术!

“新型显示是技术门槛高、人才密度大、重资产、周期长的行业。我们在经过认真考量后,选定了成都,成都高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整体非常成熟。”成都辰显光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永奇告诉记者,成都的本土人才资源、营商环境为企业的技术研发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记者注意到,在今年8月底,成都高新区上榜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示范园区名单。获得这一“国字号”招牌的背后,是成都高新区对技术研发、知识产权长久以来的重视。

在《领先政策》中,再次提到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科技成果的转化。文件中提出,对企业新获批中国专利奖、版权金奖、中国驰名商标等荣誉可给予最高100万元支持。对能够制定或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的企业,也可给予每个标准最高达100万元支持。

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已经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8755件,高价值发明专利12972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90件;中国专利奖47项,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累计达25家次。

在线咨询

客服电话

服务热线:15281067168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微信咨询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