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全球关切,把握时代脉搏,9月24日晚八点,2024中关村论坛聚焦“智慧·健康·碳中和”开幕。
本次论坛邀请全球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位外籍顶级科学家、知名科研组织代表、知名企业家、投资人与国内嘉宾齐聚一堂,围绕“智慧·健康·碳中和”,共议全球未来发展。
“智慧” 推动AI赋能千行百业
“希望通过本次论坛,能够为国内外人工智能领域的顶尖专家搭建一个国际AI学科交叉前沿研究交流平台,碰撞思想、激发灵感,开展高水平、深层次的国际AI创新合作和成果共享,促进AI前沿研究国际交流与合作。”智源研究院学术副院长唐杰告诉记者。
随着技术的融合发展,AI不断落地应用,人工智能作为技术底色正在赋能千行百业。本次论坛设置了未来产业创新发展论坛、开源创新发展论坛、量子科技发展与未来多个平行论坛聚焦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光子技术、基因药物、精准医疗、未来网络、自动驾驶、生物育种、深海空天科技、清洁能源、大规模储能等前沿领域,共同探讨“智慧医疗”“智能+能源”等重要话题。
数据表明,截至2020年底,包括百度、旷视科技、寒武纪等在内的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就达1500家,占国内人工智能企业总量的28%。中关村已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地。
海淀区作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在人工智能很多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王海峰等人研发的“神经网络机器翻译核心技术及产业化”攻克了产业化翻译、多语言翻译和机器同声传译等瓶颈,研发了高质量、低时延神经网络机器翻译系统,在系列翻译产品中大规模应用,实现了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成果服务40多万企业和个人开发者,每日全球翻译量超千亿字符,近三年经济效益超20亿元,提升了我国机器翻译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研发的“悟道2.0”模型参数规模达到1.75万亿,是Openai的GPT-3模型的10倍,打破了之前由谷歌预训练模型创造的1.6万亿参数记录,并在多个国际人工智能基准测试榜单的9项任务上取得领先,实现了中国在该领域的前沿引领。
论坛期间,手语数字人及时播报论坛新闻信息,消杀机器人、导引机器人在会场随时候命,AI同传、局部气象分析、智能垃圾分类……更是将智能科技赋能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得不说,人工智能正为我们打开一扇以窥得见未来的窗。
“健康” 共筑全民“抗疫”科技利剑
当前,全球新冠疫情起伏反复,病毒频繁变异,形势依然复杂严峻。许多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在获取疫苗、抗击疫情上仍面临特殊困难和挑战。国际社会急切期待更多的信心、希望和合作。
“健康”是2024中关村论坛三大主题之一,论坛期间,围绕生命健康科学研究、抗疫合作、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等议题,举办了传染病防治生物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论坛、第二届全球科学与生命健康论坛、智慧医疗创新论坛等多场“健康”主题平行论坛。
为推动国际科技人才交流与合作,助力中外专家及团队建立合作关系,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美国)、科技部国外人才研究中心、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也将在论坛期间联合主办“传染病防治生物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论坛”,以深入探讨全球重大传染病的防控合作、疫苗和药物研发国际协作两大议题。
据了解,论坛还邀请了相关国际组织、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企业等代表围绕“传染病防治生物医药国际科技合作”主题开展跨界对话,旨在促进中外传染病防治领域生物医药科技合作和创新,探索建立以科技合作为纽带的全球健康治理传染病领域体系,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外专家学者交流平台。
在这些平行论坛上,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夏宁邵的“基于新佐剂的重组新冠疫苗研究”、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美国)疫苗研发与监管部门副主任大卫·罗宾逊的“针对大流行疾病疫苗的全球制造技术创新”等报告,将就医药健康前沿技术创新展开交流;中国疾控中心高福院士的“疾病防控与健康中国”、北京大学谢晓亮院士的“新冠疫苗加强第三针”等报告,将为构筑全民防疫阵线提供重要指导。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北京市推出国内首个上市的抗原检测试剂、首个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中和抗体药,目前已有4支疫苗在国内获批附条件上市或紧急使用、5个团队的中和抗体药获批临床,两项灭活疫苗在全球100多个国家获批上市或紧急使用,累计向全球供应疫苗34亿剂,为抗击疫情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2024中关村论坛上,聆听习近平总书记致贺之后,海淀企业科兴控股董事长尹卫东对“通过科技创新共同探索解决重要全球性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共同应对时代挑战,共同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感受颇深,他表示:“感谢国家大力支持科兴这样的科技型创新企业,我们也将努力完成任务,使我们人类能够真正战胜新冠疫情,让大家回到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据记者了解,科兴控股已经向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新冠疫苗的,正在继续致力于让更多人获得疫苗防护。
“碳中和” 国内外专家学者共话“双碳”目标
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做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等庄严承诺。“十四五”规划也将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列入其中。
“碳中和”也是2024中关村论坛的三大主题之一。在论坛期间,设置了智能+能源论坛、碳中和与绿色金融论坛、中以碳中和创新合作论坛、世界绿色设计论坛、碳达峰碳中和科技论坛等平行论坛,邀请了诺贝尔奖、图灵奖等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碳中和实施路径、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国际绿色低碳技术转移合作展开交流探讨。
“新一轮能源技术革命正不断推动能源行业向智能化、低碳化、多极化方向发展。我国能源转型进入关键期,能源消费将持续增长,绿色低碳成为能源发展方向。”北京市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副会长戴建军表示,大力推进能源革命和能源转型,不断优化能源供需结构,努力实现清洁低碳发展,这既是推动能源革命的本质要求,也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迫切需要。
在2024中关村论坛上,中关村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北京民合国际交流基金会将共同主办“智能+能源”平行论坛。
“举办智能+能源平行论坛,就是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发挥京促会枢纽型社会组织作用,充分调动能源专业领域力量,汇聚高端要素、加强人文互鉴、促进国际交流,努力推动国家和北京市能源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戴建军表示。
“世界绿色设计论坛”是由世界绿色设计组织主要发起建立的国际可持续发展高层对话平台,今年迎来了与中关村论坛的首次合作。
“这个平行论坛以‘绿色设计助力碳中和’为主题开展,既是响应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作出‘双碳目标’的国家承诺,也是对联合国十七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积极推动。”世界绿色设计组织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助理蒋晓婷表示。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复苏面临严峻挑战,世界各国更加需要加强科技开放合作,通过科技创新共同探索解决重要全球性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共同应对时代挑战。
科技论坛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支点。历经14年发展的中关村论坛再一次站在全球性、综合性、开放性的高度,聚集全球力量,以科技创新解答人类发展难题。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为论坛永久会址的所在地,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每一届中关村论坛对于海淀区都是一次全面的检验,也是一次全方位的展现。当世界的目光都瞩目在这里时,海淀区也向全球展示着自己的科技创新与活力。论坛期间,海淀区人民政府与各方举办的金融科技论坛,围绕数字人民币、安全计算等核心话题,为全球提供解决方案和项目示范。而每一位参观中关村论坛展览板块——科博会的观众,无一不被海淀三山五园文化带的古典与壮观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