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碳中和这一概念之前,需要了解提出的背景——全球气候快速变暖。
全球快速变暖的影响?202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以前上升了大约1.2℃。看似幅度很小,但对全球的影响是巨大的:全球气温每升高1℃,海平面可能会上升超过2米,这会导致像巴厘岛、马尔代夫这样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面积逐渐缩小甚至消失;全球气温每升高2℃,全球99%的珊瑚礁将会消失,冻土会永久解冻,水资源极度紧张,动物减少8%,极端天气频发;全球气温每升高5℃,可能引发生物大灭绝,城市淹没。
2015年12月,近200个缔约方共同通过了《巴黎协定》,主要目标,就是将21世纪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比工业化前水平高2℃以内,并寻求将气温升幅控制在1.5℃以内。这样能避免大量气候变化带来的损失和风险,显然,距离这一红线已经很近了。
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导致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就是人类活动不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情况?
1. 国际来看,我国已经是碳排放量大户,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2018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约为96亿吨,占全球总量的1/4以上,居全球首位,排放量是美国的2倍、欧盟的3倍多。
2. 按行业看来,2018年我国发电和供热行业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占全国总排放的51%,碳排放量远高于其他行业,这主要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特征决定了当前发电和供热行业仍以燃烧煤炭为主。工业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占比为28%,是第二大碳排放行业。钢铁、水泥、化工等工业的生产过程由于对化石能源高度依赖,因此产生了相对较多的碳排放。此外,交通行业和建筑行业的碳排放占比分别是10%和6%。可以看出,目前许多行业的能源结构与节能环保的要求相比仍显得格格不入,行业低碳、零碳改造刻不容缓。
在此背景下,2020年9月,我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30·60”双碳目标。碳达峰,是指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后不再增长,并逐渐下降的过程。碳中和,是指在特定时间内,每一个对象(可以是全球、国家、企业、甚至某个产品等)未来“排放的碳”与“吸收的碳”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