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武汉重要讲话和《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精神,以知识产权赋能中小企业“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帮助其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能力,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的通知》(武政规〔2021〕17号)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准确把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发展需求,全面加强知识产权服务,提升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
二、 重点任务
(一)赋能企业知识产权创造
1.引导企业实施专利导航发展项目。鼓励和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强对产业规划类专利导航结果的应用,依托审协湖北中心、中国(武汉)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专利导航服务基地,实施企业经营类专利导航项目,通过大数据关联分析,加强产业核心技术与关键环节的专利布局,引领企业创新发展。
2.推进高价值专利及组合培育。鼓励和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联合专业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围绕技术创新瓶颈及“卡脖子”技术,实施高价值专利(组合)培育项目,通过高质量的专利挖掘、布局,形成一批高价值专利(组合)。
3.开展知识产权强企梯度培育。参照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三个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层次,构建知识产权强企梯度培育体系,有序培育一批湖北省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和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坚持动态管理、分类指导和精准服务。
(二)赋能企业知识产权运用
4.推动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应用。引导高校院所、科研机构与中小企业开展知识产权合作互助,建立订单式专利技术研发体系,帮助中小企业进行专利创业和专利二次开发。
5.组建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联盟。鼓励和支持行业龙头企业联合同一技术领域“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组建产业知识产权联盟。依托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建立专利池或形成若干个专利组合(专利技术包),以集中许可方式使中小企业免费或低成本实施相关专利技术。
6.推进专利开放许可试点工作。组织开展专利开放许可制度宣传推广,引导和支持高校院所、国有企业积极参与专利开放许可试点工作,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低成本或免费实施专利许可。及时总结专利开放许可经验模式,加强对典型案例和工作成效的宣传报道。
7.强化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支持。整合商业银行、融资担保机构等资源,培育、引进一批资产评估和知识产权运营等专业服务机构,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使用专利权、商标权获得融资提供支持。鼓励和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参与知识产权证券化,提供优质底层资产,获得融资款项。对专利权、商标权质押贷款利息和知识产权证券化给予补贴,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
(三)赋能企业知识产权保护
8.提升专利快速协同保护服务。支持中国(武汉)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积极拓展知识产权“快”保护服务范围、创新“快”保护服务方式,加快对光电子信息产业、智能制造领域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利快速预审服务主体备案,助力企业进入专利快速预审“绿色通道”。充分发挥各基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作用,实现知识产权“快”保护服务的更大覆盖。
9.完善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体系。依托中国(武汉)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中国武汉(汽车及零部件)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基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加快各区维权援助中心工作站、维权援助公益服务平台建设并积极开展工作,为中小企业提供法律法规、纠纷处理和诉讼咨询等援助服务,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宣传普及活动,提升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健全公正严格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体制、高效便捷的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体系和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机制,为中小企业提供高水平知识产权保护。
10.强化知识产权维权保护功能。开展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在中小企业中打造一批商业秘密保护标杆企业。支持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武汉分中心、武汉市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服务指导中心等平台与机构的发展,积极开展知识产权风险提示以及具体应对海外知识产权纠纷的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侵权调查等专业化服务,提高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纠纷防控应对能力。
11.建立知识产权风险预警机制。利用现代“互联网+”、区块链技术等,开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知识产权风险预警,加强对拥有驰名商标、地理标志、老字号品牌、高价值专利等重点企业的风险预警监测工作,提高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前瞻性和预防性,避免可能出现的不利局面和损失。支持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积极开展国际知识产权发展动态、制度、主要侵权类型、案件及救济方案的研究,为企业提供专业的知识产权信息分析与法律服务。
(四)赋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
12.深入开展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托管服务。鼓励和支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知识产权行业组织、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器等面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知识产权托管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专利商标数据管理、专利商标年费监控与提醒、专利信息推送、培训以及专利申请、商标注册等服务。
13.提升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贯标认证质量。鼓励和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支持中小企业建立内部知识产权管理体系,配备相应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专职管理人员。突出质量导向,强调企业知识产权贯标认证前“合规性”与认证后“有效性”并重,优化知识产权贯标认证资助政策,引导企业自发维持认证证书的有效性,推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和持续优化。
14.开展上市后备企业知识产权辅导活动。分片区、分领域且有计划地开展科创板上市后备“专精特新”企业知识产权辅导活动,提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保护和风险规避的能力,指导企业在科创板上市过程中应对知识产权法律风险,推动更多优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顺利挂牌上市。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
建立市市场监管局与市经信局定期会商机制,统筹协调各区知识产权、科经部门以及各公共服务机构,共同推进赋能工作。
(二)加强资金保障
发挥武汉市知识产权发展资金以及武汉市知识产权运营引导基金的引导作用,各区根据工作需要进行一定比例的配套,同时吸引部分社会资金,共同推进赋能工作。
(三)加强宣传推广
对在知识产权赋能中小企业“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树立先进典型或取得显著成效的,积极予以宣传推广,加强交流与学习,营造良好工作氛围。